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

2024年10月16-18日,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新馆)

网上预先注册免费参观,现场注册收费50元/人

行业分析┃亚洲有望最快开放经济和边境措施 引领市场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及旅游行业,据PATA最新预测,2020年,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预计同比下降32%,旅游业预计在2021年恢复增长,并于2023年恢复到预测水平。尽管如此,亚洲仍有望最快开放经济和边境措施,引领市场复苏。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宋海岩(Haiyan Song)表示,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市场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入境游客下滑61%,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才完全恢复。而最悲观的情况则是入境游客出现76%的降幅,完全恢复则要到2022年第二季度。而中国前十大客源市场:香港、澳门、台湾、南韩、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都将在2020年下滑52.3%63.01%,预计到2022年,入境人数变化幅度才会大部分转正。宋海岩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所有预测都有可能出现变化,就恢复情况而言,基于健康考虑,疫后国际旅游将和以往不同,预计亚洲会最快开放经济和边境措施,引领市场复苏。

根据亚太旅游协会(PATA)的最新预测,2020年,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预计同比下降32%,预计今年亚太地区入境人数将减少到不足5亿人次,这实际上使访客数量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旅游业预计将在2021年恢复增长,并于2023年恢复到预测水平,不过,这得取决于遏制与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速度和程度。更为乐观的情况表明,2020年亚太地区的入境人数将同比下降16%,而悲观的说法,则预计下降约44%

而亚洲地区受此次疫情的影响严重,东北亚地区尤甚,从最可能到最悲观的情况来看,20192020年游客数量降幅将高达53% -66%,其次是南亚地区(37 -44%)和东南亚(27-38%)三地最可能在2021年第三季度恢复,但最悲观的情况是要到2022年第二季度才能恢复。

而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消息指出,今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global international guest arrivals)预测将减少30%,这将导致国际旅游收入减少约4500亿美元。第一季度全球机票订票量减少80%其中,亚太地区机票订票量减少98%(中国较早实行航班限制措施),欧洲地区减少76%,美洲地区减少67%,非洲和中东地区减少65%而第一季度全球酒店预订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75%

疫情重挫全球经济成长

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旅游研究主管CarolineBremner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不管对全球经济结构、消费者行为和旅行都将产生持久影响。全球经济将在2020年陷入严重衰退,确切幅度还要取决于疫情相关限制的期限。为应对危机,各国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寻求重大的财政刺激措施,打造更强而有力的政府和商业计划,以稳定经济下滑,而可持续旅游业在复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疫情将严重影响供应和需求,需求受到库存、社交隔离、关于未来不确定性、家庭和企业财务限制等影响,而供应则受到供应链中断、工厂关闭、国际旅行禁令、限制期间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库存等冲击。同时,疫情促使全球收入水平下降,中产阶级受到挤压。消费者在奢华商品、个人配件、服装和鞋类等方面的消费将骤降,在新鲜食物、热饮、包装食品、卫生产品和家庭护理方面的消费将提升。

2020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测范围为-1.5%-4%,此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前提是疫情在今年6-7月达到最高峰。在此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社交距离限制交解除,届时1-10%的全球人口已经被感染,疫情的全球平均死亡率为0.8%,要面对的是V型或L型的经济衰退,以及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下滑。但如果看最悲观的情况,2020年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出现-8%-11%可以说,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进入深度衰退状态,全球GDP将急剧收缩。

根据今年四月的预测,2020年实际GDP增长,中国为0.5%,高于新兴经济体的-0.9%、全球的-3.1%,并且远高于美国的-5.8%和欧元区的-7.2% 中国虽然开始解除疫情相关限制,但是2019-2020年的B2B行业增长率将为负数,包括酒店和餐饮的-4.7%、信息通讯的-2.5%

疫情促使消费者行为转变

此外,疫情也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带来了长期的变化。 2020年全球消费者支出实际将同比下降4.3%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就越持久。即使是老年的消费者,也将采用数字渠道。而数字化将实现无接触旅行,同时,自动办理登机手续将增加,疫情也将推动永久性向无现金世界的转变。在线购物的增加,预计在疫情之后,依然保持旺盛,消费者尤其会购买可以改善居家生活的产品。社交活动则有望反弹,但很多社交活动将转移至虚拟平台上,而非面对面的聚会。而由于消费者离家更近,出行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将减少。另外,消费者将持续关注品牌如何对待客户/员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特别是现在人们出行受限,减少了多少总体碳排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