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

2024年10月16-18日,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新馆)

网上预先注册免费参观,现场注册收费50元/人

出境游市场不是简单恢复而是系统重构

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第三批恢复出境团队游的国家和地区名单,在前两批试点恢复60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新增78个。至此,我国已恢复13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这标志着我国公民赴全球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团队游业务基本全面开放

作为出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不仅有助于我国旅游业全面回暖,也将影响全球旅游业的复苏格局。从全球范围来看,旅游业在经历疫情冲击之后正全面重启和重构。就我国旅游市场而言,各种内外部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并非简单地回归到原有的格局,而是需要以动态眼光和系统思维加以审视。

总体来看,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就行业供给而言主要存在供应链、专业人才和航班运力等三方面困难:一是出境旅游产业链和供应链受疫情冲击较大、中断时间较长,出境旅游企业与目的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重新对接以及产品服务更新均需要一定时间。二是过去三年,旅游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大量流失。出境旅游业务对从业人员语言、技术、业务等均有特殊要求,临聘人员、新招人员或其他业务板块从业人员在短期内难以接手。对于众多出境旅游企业而言,普遍面临着外语人才短缺、用工荒、用工难等问题。三是虽然目前国际航线有部分恢复,但是航空公司航班运力的恢复涉及国际、地区航线、航权、收益、市场需求、境外保障能力等方面因素,全面恢复仍需时日。

就市场需求而言国民出境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已发生变化。一方面,经济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复苏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我国部分居民或暂缓出境旅游计划,或转向国内旅游,或压缩出境旅游消费。另一方面,人们的出游意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健康、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感知更为敏感,更加关注旅游消费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就相关政策而言目的地签证和入境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仍在逐步完善之中。一方面,签证政策是国际旅游市场复苏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签证限制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标准,入境旅游人数将减少30%;在双边层面,限制某一个客源国的入境签证,将降低该客源国70%的入境客流。另一方面,目的地国家的入境政策也会对出境旅游产生直接影响。

出境旅游涉及客源地国和目的地国之间的国际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以及航空运力、签证政策等各种复杂因素。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仍有赖于我国政府部门、目的地国家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

就我国有关政府部门而言要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在全球旅游复苏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并共同推动全球旅游市场复苏。二是积极引导出境旅游市场有序发展。要科学评估各方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推动出境旅游市场恢复;根据各目的地国家与我国的往来情况,动态调整出境旅游团队管理政策;抓住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契机,推动我国公民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及时分析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入境政策动向、航运恢复情况、安全保障情况,加强沟通协调,扫清政策障碍。三是为旅游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要深入调研出境旅游业务在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困难并加以有效解决。

就目的地国家而言要认识到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并不意味着回归到疫情前的市场格局。应适应变化趋势,对以下三个问题加以重视:

一是与中国政府和业界紧密合作,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拓展旅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二是重视旅游安全问题,积极营造安全、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目的地国家应重视提高旅游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出台严格监管制度,建立应对各种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与应急合作救援机制,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国际游客的安全和权益。三是相关目的地要深入分析中国游客心理、需求、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根据游客需求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完善旅游供给和结构、提升旅游质量和服务水平。

就相关旅游企业而言要以创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是重视创新。创新是推动市场复苏的重要动能,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旅游企业应重视产品和技术创新,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旅游产品,以创意创新深化旅游体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二是调整结构。随着游客需求逐渐趋向品质化、多样化,旅游企业应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在做稳团队旅游产品的同时,加强定制游、自由行等产品研发和供给。三是重视人才。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相关企业要加快出境旅游业务人员回流,稳住核心团队,加强新招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四是重视科技。要运用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在线化营销等新方式,通过科技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效果。


来源:2023年8月22日《中国旅游报》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作者:王慧,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返回